重溫《清平樂·六盤山》
寧夏博物館二樓“紅旗漫卷——寧夏革命文物陳列”
在寧夏博物館“紅旗漫卷——寧夏革命文物陳列”展廳內,一件件革命文物,一幅幅歷史圖片,勾勒出寧夏紅色歷史記憶。
每當觀眾駐足于此,總會感慨萬千,時不時還低聲吟誦著,這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為寧夏手書的《清平樂·六盤山》(影印件)。
1961年9月30日《寧夏日報》首次刊發毛澤東為寧夏手書“清平樂·六盤山”
1961年9月,毛澤東應寧夏同志之請,手書了《清平樂·六盤山》一詞,托信董必武轉贈寧夏人民。毛澤東的書跡筆意連綿,瀟灑自如,氣象恢弘,獨具風骨。在這幅作品的字里行間,彰顯著一代偉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詩人的豪邁氣派。
六盤山地處寧夏南部黃土高原,山勢險要,溝壑縱橫,盤旋曲折。是紅軍長征時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,因此也被稱為“勝利之山”。
1935年10月,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歷盡千難萬險、突破了敵軍的重重封鎖后,抵達六盤山。在紅軍挺進途中,毛澤東親自部署,在青石嘴突襲了敵人的一個騎兵團。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在六盤山地區圍剿紅軍的圖謀,打通了紅軍繼續北上勝利會師的通道。
寧夏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
毛澤東站立在六盤山顛,縱覽逶迤六盤雄姿,眼底盡收招展紅旗?;厥渍魍?,不禁思緒萬千。當晚,毛澤東夜宿在一戶人家的窯洞里,用筆記下了白天在六盤山吟誦的“長征謠”詩句。后歷經幾次修改,最終成為人們廣為傳頌的千古絕唱。
“清平樂·六盤山——天高云淡,望斷南飛雁,不到長城非好漢,屈指行程二萬。六盤山上高峰,紅旗漫卷西風。今日長纓在手,何時縛住蒼龍?”。
在長征途中,毛澤東一面運籌帷幄,扭轉乾坤,一面詠志抒懷,這首詞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歷經困苦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,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斷進取。
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臺堡會師紀念碑
回望黨史問初心,傳承精神再進發。2016年7月18日,在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六盤山下的將臺堡,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,在這里向全國人民發出了“緬懷先烈,不忘初心,走好新的長征路”的偉大號召。
無論單家集夜話的燭光,青石嘴戰役的槍聲,還是將臺堡紅軍大會師的歡騰。
追尋紅色記憶,讓潤物無聲的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中。
重溫紅色經典,讓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照亮前行路。
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,讓我們弘揚“不到長城非好漢”的革命精神,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!
寧夏博物館講解員王鳳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