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周
高13.5厘米
1983年寧夏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
此件陶馬頭較小,微低,脖頸短粗。戴馬髻,身上備鞍,鞍上置袋狀物,應為馱馬。通體施紅紫色。以紅色、黑色勾勒細部。從陶馬的造型特征觀察,能看到時代更早的十六國時期的影響。西安草廠坡十六國墓出土的騎俑和陶馬,四腿均不夠寫實,而是簡單地被塑成直立的柱狀體,有的棱角明顯,但還不太粗.后來北周陶馬四條直立僵硬的粗腿,正是沿襲了+六國陶馬造型的這一特點,只是馬腿加粗而已。這說明寧夏固原地區的北朝墓葬,保留著較多的十六國遺風。
北周
高13.5厘米
1983年寧夏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
此件陶馬頭較小,微低,脖頸短粗。戴馬髻,身上備鞍,鞍上置袋狀物,應為馱馬。通體施紅紫色。以紅色、黑色勾勒細部。從陶馬的造型特征觀察,能看到時代更早的十六國時期的影響。西安草廠坡十六國墓出土的騎俑和陶馬,四腿均不夠寫實,而是簡單地被塑成直立的柱狀體,有的棱角明顯,但還不太粗.后來北周陶馬四條直立僵硬的粗腿,正是沿襲了+六國陶馬造型的這一特點,只是馬腿加粗而已。這說明寧夏固原地區的北朝墓葬,保留著較多的十六國遺風。